【書讀不完啦】Dilla Time: The Life and Afterlife of the Hip-Hop Producer Who Reinvented Rhythm and Changed the Way Musicians Play (下)

--

還沒看過上篇關於Dilla的童年以及成長經歷的朋友歡迎先閱讀:

【書讀不完啦】Dilla Time: The Life and Afterlife of the Hip-Hop Producer Who Reinvented Rhythm and Changed the Way Musicians Play (上)

上一篇提到Dilla終於擁有自己的Akai MPC3000,下篇就順著這個關鍵道具來講Dilla的beat為什麼如此特別好了 — 過去Dilla跟DJ Head常借來用的SP1200只能作到全部track的調整,然而MPC3000卻可以做各別track的調整(無論是拉伸或前後位置),如此一來kick drum、snare、hi-hat就能各自表現。

from Dilla Time, the book

再者,MPC3000多了一個節拍校正的功能(或稱作「Quantization」),以往的beats maker都會開啟這個功能使每個拍子都能精準地在點上,然而Dilla卻把這個功能關掉,透過人工的方式對拍,而這還不是Dilla beats因此與眾不同的原因

真正的關鍵在於他把snare的部分提前,這樣一個微小的動作讓kick聽起來變得一快一慢,透過這樣一長一短的來回感打破以往音樂只有straight或swing的二分法,營造出另一種摸不著頭緒的時間感,這就是所謂的Dilla Time,這樣的節奏雖然出自於機器,卻不像以往用sampler的僵硬,而是添上了一股人性的溫暖和和諧。

from Dilla Time, the book

Dilla用了這樣的技術製作了Slum Village的第二張專輯Fantastic, Vol. 2,使之成為有別於第一張專輯更為進步的作品

同一時間,他和幾個同為水瓶座的夥伴Questlove、D’Angelo、James Poyser組成了Soulquarians的一個在音樂上有著共識的小組,後來團員們陸續加入,他們在基地一起創作,相互卓越

**小提醒: 關於Soulquarians的細節我就不贅述,有興趣可以看看之前Soulquarians系列文章

此時雖然Soulquarians和周邊的音樂人都很尊敬Dilla,不過最終的成果卻不盡他意,2000年D’Angelo 《Voodoo》獨特的轉變讓專輯獲得了一致好評,這轉變一方面受Dilla的影響,許多曲目明顯能聽見Dilla的痕跡,但他卻沒有得到官方認證的製作人名稱,同樣在Common的《Like Water for Chocolate》專輯中Dilla被掛上的是「Soulquarians’ Jay Dee for the Ummah」的附屬稱號,這使得如此渴望被看見的他在在心灰意冷。

Computer were changing everything about music.

2001年Dilla離開了Slum Village,朝著音樂製作人的路途邁進。然而當他一覽周遭的環境時他發現音樂圈悄悄地在轉變,從2000年開始,隨著個人電腦(PC)的進步、音樂軟體的革新,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能輕易仿效他的技術製作音樂,過去需要專業製作人才能製作的beats,如今在電腦上幾分鐘就能完成,D.J. Jazzy Jeff的A Touch of Jazz、Hi-tech,甚至在MJ的”Butterflies”都能聽見Dilla的影子,這讓他想證明雖然人人都能製作出相似於他的beats,但只有他能帶給聽者他想要的感受。

他採納了Common給他的新名稱 — J Dilla (有另一說J Dilla的名字來自於Busta Rhymes),擺脫以往的風格,從此Jay Dee脫胎換骨成了J Dilla。

同一年,他用新名稱在BBE發了他個人的第一張專輯《Welcome 2 Detroit》

這張專輯展示了他的故鄉底特律,就連專輯封面也是在他常去的脫衣舞俱樂部Chocolate City拍的,他在這張專輯展中除了擔任MC之外,也嘗試了新的風格,專輯中的”The Clapper”是第一首不是Dilla自製beat的作品(而是請了他後來長期好夥伴多才多藝的Karriem Riggins)。

2002年左右,在MCA的簽約之下,Dilla有了新的想法,他期望做一張自己擔任MC,讓beats交給他崇拜的製作人的一張專輯,於是他找了Pete Rock、House Shoes、Hi-Tek、Waajeed、Karriem Riggins等人,也因為House Shoes引介Peanut Butter Wolf的關係,Dilla因此認識了和他調性很合的Madlib,於是這群高手們開始著手製作這張名為《Pay Jay》的超強專輯。

okayplayer.com

不過就在此時,Dilla受到了Dr. Dre使用樂器的影響,他決定減少使用sample改用合成器、keyboard來做音樂,不過MCA卻認為這樣就不是Dilla的風格了,絲毫可不買單,再加上《Pay Jay》找來了大量製作人的關係,製作預算爆表,MCA一氣之下決定擱置這張專輯,《Pay Jay》因此被放棄。(這張專輯比原訂的時間晚了14年,等到Dilla過世後2016年才發行,也就是那張《The Diary》)

此時的Dilla的身體已經開始出現異樣,他的手時常包著OK蹦,莫名就會疼痛,後來在母親的叮嚀下到醫院檢查,才發現罹患TTP,因為腎臟功能已停擺,他每周有三天須要到醫院做血液透析,這些負擔使他身體難以負荷,很多工作都只能往後推遲。

同一時間,在Common的邀約之下,Dilla離開了底特律決定搬到加州去。

在《Pay Jay》之後Madlib沒有因此放棄,他決定和Dilla再合作,以Jaylib之名在2003年發行了《Champion Sound》,專輯封面以輪胎來共同表示底特律以及加州,象徵了Dilla原生的故鄉以及後來接納他的地方。

病情惡化的速度很快,讓Dilla與他的家人措手不及,最後一年半的時間他常常是在醫院度過的,不過再難過,他都不曾向周遭的朋友坦白過自己的身體狀況,直到後來他在家中倒地昏迷,幸虧Common的助理即時發現才挽回性命,在那之後Dilla時常住院,朋友們紛紛來探望他,這才得知了他的狀況。

那段時間Dilla的身體已經非常差,然而他卻堅持只要是醒著的時間都繼續make beats,有時候會和Wolf去唱片行,在一次唱片行的路上,他放了自己在醫院製作的beats,這些beats不像以往那樣長到可以rap,每一段都只有短短幾分鐘/秒鐘,在Jeff Jank的編輯之下,終於完成了這張31手曲目的專輯,專輯的開頭和結尾能完美地接在一起,形成一個無限的循環,就像這張專輯地名稱─《Donuts》一樣地圓滿。(這張專輯在Dilla 31歲生日的那天發行,是給他的生日禮物,也是他給粉絲們的禮物)

Dilla在2016年2月10號的早上,在家中等待去醫院回診的時候安詳的離開了,在前一天,他還是堅持製作音樂,完成了最後一支beat。

最後,我想寫寫Dilla這個人,Dilla無疑在音樂領域開啟了新的視野,我想這也是最多人知道的事情,不過關於私底下Dilla是個怎樣的人,卻很少有人著墨,Dilla雖然被QuestLove稱之為”the God”,但其實Dilla就跟我們一樣,也有著人性和真實的一面,他是個優秀的藝術家,卻不是個好男友好父親;他有著卓越的音樂天賦,卻也有著古怪的壞脾氣;他在音樂製作上的要求成熟穩定,但平常的他仍是個天真愛玩,有時候任性的青年。

讀到後來看到Dilla病的很重很重但他依然堅持只要醒著就要做音樂的時候,我總在想為什麼到了這種時候了你還這麼堅持?為什麼?到底是為什麼?

不就是因為愛嗎?

2005的後半年Dilla已經憔悴不堪、手都腫了的狀況,他仍然堅持飛到歐洲與粉絲見面,台下,有人穿著you save my life的T恤在感動著…

Dilla最終無法挽回自己的生命,卻用音樂影響著也拯救著許許多多的人。

後記

這本書的後半部讀的心情相當複雜,因為身為讀者的我早已預見2006年Dilla過世,從2003年開始,看到Dilla漸漸發現身體出狀況的時候,其實是很難過的,每翻一頁,書中這位有才的青年的生命正在倒數,看著書中的Dilla在後台休息、惋嘆此後無法在有性行為等想法,明明這麼年輕,明明有這麼好的才華,卻英年早逝,心中是五味雜陳…

--

--

Aika's Music & Reading
Aika's Music & Reading

Written by Aika's Music & Reading

台北社畜,喜歡閱讀,喜歡音樂,有空寫寫文字經營IG推廣喜歡的東西,偶爾看看電影畫畫小圖 (IG: @justreadwithme_/@aikawamusic)

No responses yet